爱心教育,在素质教育中开花
新沂市合沟中学吴愿
对于刚入职就担任班主任的我来说,李镇西老师的《爱心与教育》对我帮助颇大,让我认识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,也激发了我对教育本质的思考。李老师的文中没有教育理想的豪言壮语,也没有教育真谛的高谈阔论,他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告诉读者什么是师爱,什么是教育。
在书中,李老师提出了“后进生转化”这一理念,他认为没有天生的后进生,只有教育不当的学生。当我们走进后进生眼中的世界,他们也愿意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,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。
在读完《爱心与教育》后,作为一名班主任,我深刻地理解到每一个后进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,他们的困难需要我们去深入了解并解决。在这个过程中,教师对后进生的真诚关爱是第一剂良药。我们要用耐心、细心和关心去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生活态度。同时,我们还要用爱去营造一个和谐的班级氛围,让后进生感受到来自班级的温暖和支持。
我们班就有一名特别的学生——张同学,他性格开朗,开朗到甚至在课堂上有些让我驾驭不住。刚开学的时候,我严格遵循了老教师给我的建议:“不要给学生好脸色看,要把他们震住,这样后期管理班级会轻松很多。”这个建议非常有效,开学一个多月,班级里的孩子们都很“听话”。但是我发现孩子们都非常怕我,只有一位同学与众不同,他就是“张同学”。他好像一颗活跃的火星,放在哪里,哪里就燃起一片烈火。各位老师的课堂有了他都活跃了不少,但是他的活跃并不是正向活跃,而是故意扮丑似的吸引老师和同学们的目光,影响课堂。
一开始我的课堂常常是独角戏,我想改变,于是我就把目光放到了张同学的身上。当他在我提问时答非所问,我就从不同角度夸赞他,勇敢、灵活、积极、想法独特等等,夸得张同学的脸都红了,我知道,他在慢慢改变了。于是我把张同学叫到办公室,他说因为家人都不太重视他,所以喜欢做一些引人瞩目的事情来获得满足感。我听了他的故事,跟他做了一个小“交易”。第一,上课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能答非所问。第二,带动班里地学生主动回答问题。如果能做到这两点,期末我就会给他一张“积极回答问题之星”的奖状,张同学非常激动的与我达成协议。后来,班级的学习氛围也越来越活跃,各科老师在课后也夸我们班的孩子很活跃,课堂氛围很好!有一次,张同学骄傲地跟我说,他在语文课上答对了七个问题,为他们组加了7分,他说他再也不觉得自己没啥用了,好多同学还得向他请教问题呢。 最终,张同学在期末得到了那张奖状,也是在那天,他偷偷给我塞了一张纸条,上面写着:老师,谢谢您!
那个瞬间,我明白,这就是素质教育的力量,这就是爱的力量,只有站在他们的角度理解他们,才能让教育走进他们的内心,让他们体会到成长的喜悦。正如李老师在书中用一个个教育成功事例反复证明的那样:“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。”书中的教育实践也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爱心不是空洞的口号,而是体现在具体行动中的。我们在教育的路上,要善于用心去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,用爱去呵护那束光,期待它像烟花那样绽放。
作者简介:吴愿,新沂市合沟中学教师。自从教以来,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;注重自身师德修养,时刻牢记“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”,严于律己;坚持爱的教育,以奉献之心,理解之心,平等之心和宽容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。深刻意识到,作为一名教师,只有严爱相济才能赢得孩子们的心,走进孩子们的心灵,在教书的同时育人。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,用自己平凡的行动践行人民教师的职责,不忘初心,潜心育人。
责任编辑:王强